“新時代弘揚農墾精神”主題征文:傳承農墾精神 堅守時代使命
傳承農墾精神 堅守時代使命
許煒 十字鋪茶場公司
人生的匆匆歲月中,總有一束光芒照亮我砥礪前行的道路,總有一股信念指引我奮發圖強的方向,總有一種精神支撐我實現夢想的希望。那是父輩留下來的精神—農墾精神,他陪著我爺爺一起墾荒造田,他陪著我父親一起改革開放,現在他陪著我一起奮發向上,雖然我沒有趕上那墾荒造田的激情歲月,沒有趕上那改革開放的創新時期,但我趕上了安徽農墾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,我要傳承好農墾精神,建設好安徽農墾,開創新的未來。
1954年,在安徽省委的領導下、在蕪湖地委組織下,我的家鄉十字鋪茶場(前身為國營宣郎廣機械化農場)正式成立了,我的爺爺也如愿成為了新中國的一名工人。在那個時代做一名工人是非常光榮的,他為此高興了很久。原本爺爺是想和其他工人一起下地干活的,可是年幼時家里很窮,只能幫地主家放牛干活,還被老地主責打,腰腿都落下了病,現在不能干重體力活了。場里考慮他的身體狀況,將他安排在食堂工作。為了讓大伙兒能吃上“豐盛”的飯菜,爺爺總是天微微亮就起來到菜地采摘新鮮的蔬菜,中午做好飯等著工人陸陸續續地來吃飯??粗蠡飪豪峭袒⒀实爻灾?、興高采烈地說著、毫無顧忌地笑著,就是他一天最開心的時刻。
記得有一年,天氣大旱,農田出現了大面積缺水現象,眼看著莊稼快要枯萎了。于是場里決定組織工人挑沙河,工人們要將沙河進行清淤,把上游的水引來灌溉。十幾公里的沙河淤泥都要工人們一釘耙一鐵鍬的挖出來,一籮筐一簸箕的運出去。為了盡快完成挑沙河的任務,保障糧食收成,場里就將沙河按照距離劃分給生產隊,和生產隊簽訂“軍令狀”。生產隊立刻組織工人們成立挑沙河小隊進行清淤任務,確保按時完成。爺爺很幸運的被選為挑沙河隊隊員,他的工作主要就是將隊員的一日三餐挑到沙河上去,再將工人們吃完的碗筷挑回來。為了盡快的完成挑沙河任務,爺爺總在送完飯后,主動留下來和大伙兒一起工作。陽光中大伙兒皮膚曬得黝黑,紅旗下鐵鍬釘耙在空中飛舞著,汗水順著手臂在空中飄灑著,一筐筐淤泥不停從河里運上來,在岸邊來回傳遞著,還時不時傳來陣陣“五音不全”的歌聲和“肆無忌憚”的嬉笑聲。一個多月后生產隊終于如期完成了任務。爺爺卻舊疾復發,病倒了,他在床上整整躺二十天。父親說那時候爺爺差點就沒緩過來。后來爺爺也因身體的原因提前退休了。很多年后,爺爺還總和我說,他經常在夢里回到那條沙河上,他站在沙河的岸邊,看到了河堤邊泥巴里插滿了紅旗,迎風飄揚著,映在地上的影子也跟著抖動著,很多人站在沙河的淤泥里對著他笑,遠處還有從嗓子里喊出來的歌聲。
爺爺退休后,父親被場里招收成為了一名工人。八十年代的中國正處于改革開放的黃金時期,茶場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。很多人在市場經濟影響下,開始走出去在全國各地做起了茶葉生意。父親依然堅守在工人的崗位上,因為制茶手藝高超,他從一名普通的制茶工人,晉升成為一名茶廠的管理人員。父親就變得更忙碌了,一天三班倒,他總是在廠里忙著,累了的時候就在辦公室的長椅上休息,那條長椅上一直放著一床被子。那時候父親從鮮葉采摘、茶葉殺青、揉捻、烘干、炒干、包裝、入庫、銷售都事無巨細、親自把關、仔細記錄。就連我出生時父親都還在茶園忙碌春茶前期準備工作。在我兒時記憶中,父親總是有著不茍言笑的表情和匆忙離去的背影。
后來我上了小學,總是一個人背著書包上學放學,父親好像更忙了,從來沒有接送過我。那一年的清明節后,父親已經連續兩個星期沒有回家了,我知道春茶時他總是很忙。趁著周末,我一個人悄悄地來到茶廠,四處都沒有找到他。一個叔叔和我說,父親去參加農業博覽會了,要過兩天才回來。前段時間,父親他們接到一個新的工作任務,要制作一種新的茶葉產品參加博覽會。接到任務后的他就直接搬到廠里住了,每天和工人們一起研究各種茶葉特性和制作新茶葉產品的方案。他帶領采茶工人到茶園采摘不同品種茶樹的茶葉,再對每種鮮葉進行認真分析和仔細篩選,將選好的鮮葉放入竹篩平鋪陰晾,親自調試炒鍋溫度,穿起了工作服親手制作茶葉。成功總是伴隨著無數次的失敗,在前期探索實驗階段,制作出來的茶葉達不到預期要求,父親認真比對,詳細記錄過程,結合茶葉成品后的問題重新調整制作方案、改進制作方法,但是茶葉根部在炒制后發黑的問題一直未得到解決。通過不斷的學習和嘗試,他終于發現鮮葉用手指掐采過程中會使茶葉根處產生白色的茶漿,就是這種茶漿在高溫炒制過程中出現發黑現象。為了解決問題,他試著在采摘鮮葉時不用手指掐采而是選擇用剪刀剪采,剪采出來的鮮葉長短大小一致,而且沒有茶漿流出,這樣制作出來的茶葉不僅外形挺直、色澤透綠,而且從根本上解決了黑頭問題。茶葉入湯后則是湯色明亮、鮮爽醇和、香高持久。經過他和工人們不懈的努力,終于制作出新型茶葉產品—桃園春毫,并因此獲得了第二屆中國農業博覽會金獎。獲獎后,我也第一次看見父親疲憊的神情下露出了淺淺的笑容。后來,父親和我說,獲獎的那一天他很高興,他最高興的是當在博覽會上泡開那壺茶時,在整個博覽會的人都能聞到茶香。
隨著時間的流逝,爺爺已經永遠離開了我們,父親的兩鬢已有了白發,而我也長大成家。2013年,在爺爺和父親的精神感召下,我正式成為了一名茶場管理人員,那天,我看到了爺爺“艱苦奮斗”的模樣,看到了父親“勇于開拓”的決心。那條深深烙印在我心里的沙河,那縷牢牢縈繞在我腦中的茶香,就是我要傳承的農墾精神,堅守的時代使命。